为落实“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思想大研讨”要求,我院于5月下旬密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活动。各专业以2025级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,聚焦“AI+教育”深度融合,通过课程体系重构、校企协同创新、教学范式变革等举措,着力构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贡献“北信科方案”。
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,5月16日召开的“2025级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暨深化本研一体、产教融合,打造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”全院教学研讨会,明确了“知识图谱重构课程、大模型赋能课堂”的改革方向,拉开了各专业教育思想大研讨的序幕。
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立足产业对“数据+智能”复合型人才的需求,系统研讨2025级培养方案优化路径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,该专业在核心课程嵌入生成式AI应用案例,推动管理科学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;针对沙河校区勤信实验班与张家口校区书院制的培养差异,创新实施“减学分+动态课程组合”模式,构建更具弹性的培养体系;同步建立毕业要求达成度动态评价机制,通过强化导师制、学科竞赛双驱动,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深化校企协同育人,与北京拓尔思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开展“AI赋能专业教育”专题研讨。企业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前沿应用成果,双方围绕课程知识图谱构建、大模型教学场景开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,为智能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改革开辟了新路径。此次校企智慧碰撞,既拓宽了教师技术视野,更为后续共建实训基地、开发AI辅助教学工具奠定了合作基础。
商务智能系聚焦“技术赋能课程升级”核心议题,明确提出“双线融合”改革路径:一是课程体系硬核重构,新增“深度学习”“大模型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”两门人工智能核心课程,着力夯实学生智能算法基础与大模型应用能力;二是教学场景智能升级,以“商务数据分析”等专业主干课程为改革试点,将AI技术深度嵌入教学全流程,覆盖程序代码智能纠错、个性化教学设计生成、动态课程知识图谱构建等多元场景,通过智能工具赋能实现教与学的效率质量双提升。
服务工程系以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为主线,深度探索AI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。会议提出构建“三位一体”的人才培养新模式:以产业需求为锚点,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通过共建课程、实践基地和双导师制,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教学环节,显著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;同步引入行业认证标准,动态优化课程体系,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迭代同频共振。以科研创新为引擎,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,开设跨学科创新课程,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,着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以AI赋能为驱动,敏锐把握技术发展趋势,增设“智能服务”“大数据分析”等前沿课程,推动学科交叉融合;同时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,助力教师掌握智能教学新技能。
此次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活动,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主动回应,更是学院深耕人才培养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生动实践。随着2025版培养方案的逐步落地实施,各专业将持续深化 “AI+教育”融合创新,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向纵深发展。未来,学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、更扎实的举措,持续优化教育供给,为培育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不懈探索,为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贡献更多鲜活经验与坚实力量。(图文:李光达/赵庆聪/吴丽花/刘文涛/卿可心 编辑:赵洁 审核:车蕾)